有消息顯示,由于2024年干法隔膜廠商普遍虧損,疊加成本上升,2025年年初,已有隔膜廠商開始上調隔膜出廠價格,漲幅超過20%。
自2022年開始,電池新能源賽道迎來發展高峰期,行業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吸引了眾多資本與企業的競相涌入。然而,繁華背后,新一輪的調整期也悄然拉開帷幕,價格戰的硝煙迅速彌漫開來,其激烈程度令人咋舌。
在2024年,企業經營遇阻的情況也普遍存在,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加劇、下游客戶壓價等因素,都給企業的日常經營帶來了巨大挑戰。
回溯過往,鋰電隔膜曾被公認為是最容易獲取豐厚利潤的一環,然而近年來隨著價格戰的不斷蔓延,這一賽道也難以獨善其身,價格的持續下滑,使得隔膜業務的利潤空間受到明顯擠壓。
有消息顯示,由于2024年干法隔膜廠商普遍虧損,疊加成本上升,2025年年初,已有隔膜廠商開始上調隔膜出廠價格,漲幅超過20%。
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出貨量同比增長28.6%,達到227.5億平方米,其中濕法隔膜出貨量達到174.9億平方米,干法隔膜出貨量達到52.6億平方米。
從不同類型隔膜出貨量來看,EVTank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濕法隔膜出貨量同比增長35.2%,其在整個隔膜出貨量的占比再次提升至76.9%,較2023年的73.1%上升了3.8個百分點,干法隔膜的出貨量占比下滑至23.1%。
報告顯示,在干法隔膜企業中,2024年出貨量排名靠前的企業分別為星源材質、惠強新材、中興新材、博盛新材等。除此之外,包括康輝新材、長陽科技等企業的隔膜出貨量在2024年均有較大的增長,整個鋰電池隔膜行業的競爭依然非常激烈,總體產能仍處于過剩狀態。
SMM日前分析,隔膜企業間的價格戰持續,產能過剩和市場不旺使得市場競爭加劇。隔膜企業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以緩解較高的庫存壓力。生產方面,頭部企業相對有較高的開工率,而二三線隔膜企業因訂單少而開工率偏低,大小企業間的開工率兩極分化嚴重。
電池網注意到,干法隔膜廠商此輪漲價,主要是由于產品價格大幅下滑,隨著原材料、人力、運輸成本的不斷上漲,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已然入不敷出。
據SMM此前統計,以16μm干法基膜為例,市場價格相比于2024年初已下降超30%;而從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來看,2024年隔膜企業的凈利潤、毛利率也均呈下行走勢。
從遠期來看,新能源產業發展局勢仍然明朗,在政策及市場共同推進下,鋰電行業仍有良好增長預期,而對隔膜行業而言,減輕行業內卷,提升產品利潤,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未來更廣袤的市場,也成為各企業共同的迫切期望。
2024年11月,中國塑協電池薄膜專委會曾發布《關于促進電池隔膜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書》,倡導企業拒絕“內卷式”惡性競爭,不打價格戰、不做份額之爭,通過加強供給側管控,實現“量減利不減”或“量減利增”。
縱觀商業發展歷程,任何行業在內卷競價的模式下都難以實現長遠發展,隔膜行業也不例外,目前,該行業正經歷量增利減的階段性困境,這實則是市場對無序競爭的一種反饋。企業應深刻認識到,低價并非市場競爭的唯一維度。
遵循行業發展規律,回歸價值創造本身,加大創新投入,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優化產品質量,完善服務體系,才能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隔膜行業才能擺脫當前困境,步入符合經濟規律的健康、有序發展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