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注定將成為上汽通用過去28年來最不平凡的一年。
由于銷量不達預期,上汽通用在2024上半年出現了虧損。
財報顯示,上汽通用在報告期內的營業總收入約320.02億元,同比下降48.42%;凈虧損約22.75億元,而上年(2023年)同期則是盈利5.28億元。
從去年6月銷量僅為26000輛,跌至冰點;
到7月44822輛,8月銷售50561輛;9月54007輛;
10月58240輛;11月66797輛;
12月一舉達到73000輛,環比實現六連漲,2024全年累計終端銷量超67萬輛。
這樣一場逆風翻盤的極限劇情,硬生生地被上汽通用給完美演繹了出來。
1月13日,在上汽通用汽車2025新春媒體溝通會上,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盧曉如此評價上汽通用的現狀,終端銷量回穩,經銷商回血,第四季度利潤回正,體系信心回來了。
01
事實上,關于上汽通用的逆風翻盤,對上汽通用在去年8月才組建完成的新的核心管理班子而言,并非采取了什么高深莫測的管理策略來應對。
僅僅是最樸素的九字方針,應對了一切——產品升級、營銷換新、渠道重塑。
產品升級是指2024年上汽通用煥新了7款產品。
這些產品包括別克昂科威Plus、別克君越2025白金款、凱迪拉克全新XT5、凱迪拉克全新CT5、雪佛蘭巡領者Traverse、別克GL8陸尊PHEV和別克GL8世紀CENTURY。
在這一組新的產品矩陣中,別克昂科威家族12月銷量突破2萬輛,別克君越2025白金款12月銷量達到5940輛,凱迪拉克全新XT5上市三個月大定超過2萬單,交付量超過1.5萬臺。
別克GL8家族年銷超10萬輛,衛冕大型MPV銷冠,GL8陸尊PHEV與全新GL8陸尊供不應求,推動個人用戶比例升至70%。
也就是說,煥新的7款新車中,有4款都直接刺激了市場的正向反饋。直線拉升了銷量。
營銷換新是指從去年9月開始執行的“限時一口價”策略。
包括大眾、豐田、本田等諸多合資車企都在2024年采取了限時一口價活動。
但其中,上汽通用最真誠。
采取“一口價”營銷策略,不僅讓消費者獲得最實惠的價格,因為不再猶豫不決,也幫經銷商從價格競爭中抽身,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提升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上。
渠道重塑重點是指對經銷商的考核由之前的批發量改為零售量。2024年,上汽通用主動控批發,全年去庫存超20萬輛,恢復了渠道的健康度。
配合優化的政策和培訓服務機制,上汽通用給經銷商做了大減負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能力。
2024年12月底,上汽通用與全國33家主流汽車經銷商集團簽約,在全國40座城市新建54家經銷商店。
很多人認為,上半年減產減銷,上汽通用會越干越小。但下半年發力的不僅僅是銷量,還呈現了一個更健康、更完善的渠道體系。
誠然,上汽通用以最樸素的九字方針讓劇情發生逆轉。但其實這其間包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隱性問題。
在這一系列的動作中,特別是“限時一口價”活動,根本上講就是從廠家源頭開始,降低了終端價格。
為什么上汽通用并沒有干“殺敵一千,自傷一千二”的事情?在去年的第四季度,隨著銷量的回升,上汽通用立馬實現了盈利。
這恐怕才是上汽通用敢于用乘勝追擊的心態去面對2025年乃至更長遠未來的底氣所在。
02
事實上,本土化做得好,一直是上汽通用的標簽,也是締造過往輝煌的重要元素之一。
如今,上汽通用把重塑競爭優勢,寄望成為合資2.0時代的“領頭羊”,確定為2025年的主要目標。它仍然需要依靠優質的本土化策略。
第一,垂直整合供應鏈。
過去幾年,垂直整合供應鏈幾乎成為自主品牌的專用術語。事實上,上汽通用在供應鏈管理上頗具心得。
去年8月,上汽通用采購執行總監顧煒對此做了公開分享。
2024年,上汽通用推出了新的企業質量體系BIQS2.0以匹配當前供應鏈發展的速度。該質量體系關注高效、實用、開放三方面,把1.0的基礎模塊從29個縮減到15個,并通過培養供應商,共建信息分享的橋梁,攜手提升團隊核心能力。
其中垂直整合是重點。
顧煒談到,在當下環境下,作為合資品牌,首先應該認識到自身優勢,和供應鏈分享造車方面的經驗、信息,以輸入規范流程,幫助供應鏈建立起專業團隊。
其次,做零部件的物理整合,比如礎模塊從29個縮減到15個就是典型案例。
最后,進行供應鏈的深入垂直整合,一是讓整個供應鏈的成本透明;
二是讓供應商參與前期的設計,通過協同做到設計上的降本;
三是通過研討會等形式與供應商進行深入交流,借鑒其他OEM的量產經驗降低成本。
不難發現,上汽通用在對待供應鏈關系上,不是處理成簡單的供需關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關系。
直白講,這種長久建立的合作關系,足以讓上汽通用在降本增效的過程中,還保證了質量與時效。
而上汽通用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垂直的是經驗、信息,以及規范的流程;整合的是化零為整、化繁為簡,協同設計,共同參與。
第二,100%本土化策略。
上汽通用之所以敢于提出100%本土化策略。是因為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的存在。
作為中國首家合資設立的專業汽車設計開發中心,泛亞與上汽通用同年成立。由通用與上汽各出資50%組建。
始建之初,得益于通用的技術支撐,泛亞走在中國汽車設計開發的最前沿。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獨霸天下的格局已然形成。
泛亞已經成長為不僅僅是上汽通用的泛亞,還是嵌入通用全球研發體系的重要一環,是很多北美車型的內外飾設計開發的基地。
盧曉說,從2025年起,上汽通用新車型的產品定義將由上汽通用和泛亞自己主導,100%圍繞中國客戶需求展開。這是合資車企獲得的首個產品開發主導權,上汽通用泛亞研發中心的實力是承接這一主導權的基礎。
這一具有決定意義的話語權變更,將為上汽通用打通“任督二脈”,形成從需求、研發到營銷和銷售終端的良性循環,避免此前脫離用戶需求和體驗談技術的覆轍。
因此,在技術上,以超級融合整車架構為基礎,上汽通用在2025年將實現三大技術域的迭代升級,包括奧特能2.0多元驅動平臺、全新一代智能座艙平臺以及全新一代智能駕駛平臺。
在產品上,未來三年,上汽通用計劃推出12款全新車型,100%為新能源車型,兼顧純電、插混和新的增程技術,覆蓋轎車、SUV和MPV的不同車身形式。
由此,上汽通用有能力面對競爭更復雜的2025年及以后,而不是僅僅憑借2024年下半年持續走高的銷量勢能來帶動。
其實,上汽通用之所以能夠在過去28年的時間里保持長期盈利,甚至穿越了最近幾年的合資困頓期。
之所以能夠在去年上半年經歷短暫的虧損后,可以迅速從銷量數據到財務數據得到極大反彈。
最關鍵因素在于上汽通用既有核心技術的支撐,更有能力完成技術變現。
而這,就是上汽通用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