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卷生卷死”的新能源戰場上,混動這條賽道從來不缺對手,但鮮少有企業像這樣,不吆喝、不炒作,安安靜靜干了二十年,突然就把一整套全球領先的混動技術搬上了臺面。
4月10日,奇瑞在蕪湖舉辦了一場混動之夜,順便發布了開源計劃。這不是一次常規的新品亮相,也不是又一輪噱頭宣傳,而是奇瑞正式宣告:中國混動,不止追趕,更要領跑。
先說三件大事。第一,奇瑞發布了最新的全球混動技術成果;第二,提出了面向全球的混動標準;第三,官宣將混動核心技術開源。三件事串起來,其實只有一句話:中國混動要有中國主導權,而奇瑞,要做那個制定規則的人。
回到技術本身。有人把奇瑞混動技術的體系稱作“三駕馬車”,它的核心在于:技術要全鏈條掌控,安全要拉高行業標準,還要愿意共享生態、開源合作。從混動發動機、變速器到電控,再到自研芯片、整車架構,奇瑞是國內極少數把混動系統做到自主可控的企業,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它敢開源,也愿意開源。
而在“什么才是好混動”這件事上,奇瑞的理解也非常明確:不是簡單地節能、跑得快,而是要做到全域架構、全域超能,從城市到越野,從性能到智能,每一個維度都要高水準。奇瑞給出了自己的標準:高節能、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強越野,統稱“四高一強”。
這些標準不是空喊口號,而是已經上車了。比如鯤鵬混動系統,熱效率做到46.5%,把油耗拉進“2字頭”時代;再比如DHT280混動變速箱、電機轉速24000rpm,性能完全對標甚至超越合資混動頭部。智能化層面,奇瑞自研了行駛域一體化智控平臺,把能量管理、動力控制、智能駕駛統統打通;安全上,不止整車碰撞和電池測試,還有800+數據診斷能力和全球五大數據中心提供實時監測。
而這些硬實力,也不是孤零零存在于某款高端車型,而是全面下放。從風云A8的“節能王者”到瑤光CDM-S的“性能怪獸”,再到山海T2的“越野全能王”,奇瑞已經讓混動覆蓋了從轎車、SUV到越野和C級豪華的全陣容。不光自己用,未來也開放給別人用——因為技術是開放的,標準是全球的。
在產品規劃上,奇瑞更是放了一個大招:2025年要推出39款混動車型,包括HEV、PHEV、REEV全技術路線,覆蓋奇瑞、捷途、星途、iCAR、OMODA丨JAECOO等多個品牌。這種密度的新品節奏,在全球都算得上激進。說白了,奇瑞不是試水混動,而是押注混動,把它當作未來十年真正的增長引擎。
開源,是這次發布會最重磅的部分。奇瑞不是喊口號,而是請來了清華、上交、同濟、東南、合工大等一眾高校,把“開源”變成“共研”,希望未來的混動技術,不是企業一家的“護城河”,而是整個行業的“共享池”。技術開源、標準共建、人才共育,三位一體的生態打法,一旦跑通,可能比產品本身還要顛覆行業格局。
一直以來作為“技術宅”,奇瑞沒有大張旗鼓地喊口號,也沒有用流量堆砌熱度。但當它真正把技術、產品、生態、標準擺上臺面的時候,那種“把事兒做了”的踏實感,反而讓人更加信服。
中國混動看奇瑞,這不是一句自夸的slogan,而是站在技術邏輯、產品邏輯和產業邏輯之上的自我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