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年春運期間的一場特大暴雪,讓不少選擇自駕的返鄉人被迫長時間滯留在高速公路上。這種極端天氣,對電動汽車的補能服務來說是極大的考驗。但實際上,除了“即加即走”的油車外,換電補能正在成為電動車充電焦慮的最優解。

在這次春運中,一直布局換電業務的蔚來汽車,讓更多人看見了換電補能服務方式的優越性。與動輒充電數小時的電動車相比,蔚來換電車型的補能速度要快上數十倍。從下單、排隊到換電完成,蔚來用戶在高速公路換電平均只需10分31秒。
也正是基于時間短、補能快的優勢,蔚來換電模式受到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歡迎。2月20日,蔚來發布《蔚來用戶2024春節出行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2月8日至2月18日春節期間,蔚來累計為用戶提供871,477次換電服務,單日換電峰值90,199次,同比增加44.65%。
其中,高速換電站單量激增,共提供308,646次換電服務,較去年春節平均每日增加11,420次,共為用戶免除服務費約9,260,000元。
在電動車補能領域,深耕換電方式的蔚來始終是一枝獨秀。但攔不住的真相就是,換電一時爽,一直換電一直爽。或許真是基于這一點,蔚來等布局換電模式的企業,似乎真的要等到好消息了。

早在去年年中,有關部門就聯合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直接降低了換電車型的購入門檻。2024年伊始,《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也拍馬趕到,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全面實施和優化充電峰谷分時電價,到2030年,我國車網互動實現規模化應用。
通俗一點解釋,想要達到“實施意見”描繪的效果,換電補能具備相當之大的優勢。這也意味著,國家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越來越注重“換電”這條路了。

對企業來說,近三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均鼓勵車企開展換電模式推廣應用,預示著換電業務未來發展潛力無限。因此,在政策鼓勵支持換電模式發展的大前提下,不少敏銳的企業也開始洞察到換電模式的前景,從而紛紛“跑步”入局換電賽道。
2023年11月,長安、吉利先后宣布與蔚來開展換電合作;今年1月11日,江淮、奇瑞也加入蔚來換電戰略“朋友圈”。在多方車企的強強聯合之下,以蔚來為核心的“換電聯盟”已經建立。

政策的大力支持不僅讓同行看見換電模式的光明前景,也引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1月11日,皖能集團、安徽省交控集團和蔚來在合肥簽署《關于共同推進開放共享的儲充換體系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中安能源在當天成立。簽約各方將共同支持中安能源建設1000座儲充換一體式換電站。
隨著國資的入局,蔚來換電站的公共產品屬性顯現。與各大企業的大范圍換電合作,也從很大程度上降低蔚來換電站的建設和運營成本。
可以說,在換電模式的推廣上蔚來已經邁過從0到1的過程,如今迎來了從1到100的快速發展期。其中不乏蔚來在換電領域的持續耕耘,隨著政策的背書、同行的加入以及大量資本的支持,蔚來換電的路徑,正在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