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融進去’。因此,供應鏈的出海,對企業而言勢在必行。”
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CTO、聯晟智達(海南)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聯晟智達)CEO徐赫的一番話,解碼了聯想集團供應鏈出海之道。
近年來,“出海”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2024年,我國境內投資者投資了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9400家境外企業,累計投資10244.5億元,增長11.7%。中國企業出海步伐仍在加快。
然而,在外部環境趨于復雜、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在國際化這一問題上的觀念經歷變化。如何構建本土化的供應鏈體系,提升跨國供應鏈效率與靈活性,有效防范外部風險?
連續多年入圍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的聯想集團,在供應鏈全球化與海外本土化方面走在國內企業前列。“聯想集團將40年制造業經驗和20余年全球化供應鏈經驗轉化為一體化的綠色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成立了對外戰略賦能平臺聯晟智達,助力中國制造企業系統性布局全球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與降本增效。”徐赫在接受現代物流報《首席供應鏈官》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一、AI助力!以“塔”聚鏈
與許多大型跨國制造業企業一樣,聯想集團在構建國際供應鏈體系過程中,也面臨著供應鏈管理上的諸多挑戰。
一方面,聯想集團的供應鏈網絡覆蓋180多個國家,其全球化運營需要與各國供應商保持緊密溝通,掌握全球各地供應鏈環節的運作情況,保障供應鏈各環節供需匹配,打破各環節交流不暢的“信息孤島”,復雜程度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跨國經營意味著更加多元的市場需求和多樣的產品種類,企業需要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趨勢進行研判,并快速做出決策,這對供應鏈的效率和敏捷度都提出高度要求。
如何在“面面俱到”的同時還能“靈活反應”?
聯想集團的答案是以“數智化”為驅動,構建集成式管理模式。徐赫介紹,聯想集團自主研發打造的“供應鏈智能控制塔”(SCI,以下簡稱:智能控制塔)是聯想集團數智化供應鏈的核心,將計劃、采購、制造等全流程集成到一個平臺進行統一管理,打通不同系統間的數據鏈條,為供應鏈上下游高效協同提供解決方案。
(一)讓AI大腦助力供應鏈管理
智能控制塔之所以成為聯想集團供應鏈數智化轉型的核心,源于技術的強大支撐。
要實現供應鏈的數智化管理,數據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徐赫介紹,聯想集團利用自主研發的iChain供應鏈智能體,整合了800多個數據源,打通了供應商的信息系統,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其次,通過AI和大數據技術,聯想集團打造的智能控制塔能夠對供應鏈全流程數據進行整合,開展分析和預測,利用機器學習技術預測潛在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顯著提高了決策效率和預測準確性,為供應鏈管理的全鏈路可視化和實時決策提供支持。“在AI大模型加速發展的背景下,聯想集團提出打造‘AI+供應鏈’的創新模式,在供應鏈智能控制塔、智能制造等領域,AI技術均發揮關鍵作用。可以說,在聯想集團管理全球供應鏈網絡的過程中,AI賦能的供應鏈智能控制塔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協助者。”徐赫說。
(二)智能提效及優化供應商管理
數智化轉型為聯想集團帶來的變革,在效率提升上有最直觀地體現。
據介紹,智能控制塔的應用,將管理者的決策時間縮短50%~60%,工作效率提升10%~20%,制造和物流成本降低20%,準時交付率提升5%,庫存控制也保持行業領先水平。
另外,聯想集團通過智能控制塔鏈接供應商信息系統,實現了供應鏈管理的全鏈路可視化和上下游的有序協同,以實時數據監控確保供應商遵守嚴格的質量和采購標準。
通過AI技術,聯想集團也實現了與供應商的高效互聯,利用數據共享和協同平臺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和響應速度,幫助合作伙伴實現技術的快速商業化。
據了解,目前有超過40%的聯想集團供應鏈員工每天都使用智能控制塔進行工作,75%的主要供應商和90%的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合作伙伴通過聯想集團的供應商協作門戶與供應鏈智能控制塔建立業務聯系。
憑借在數智化方面的成果,聯想集團在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榜單上連續三年位居前十,智能控制塔也在2022年入選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案例,其供應鏈管理能力得到充分認可。
二、鑄合力!實現雙向賦能
在數智化平臺的加持下,聯想集團在國際化布局方面也邁入新階段。
目前,聯想集團在世界各地有超過30個制造基地、2000多家供應商,結合全球資源與本地市場特點,靈活調整供應鏈布局。
在地區安全局勢和經貿政策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在東南亞、南美等地投資擴展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中東和非洲市場也正成為全球IT企業的競爭熱點。
當地時間2月9日,沙特埃耐特公司(Alat)與聯想集團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了新制造基地的奠基儀式。聯想集團將在沙特落地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的新工廠,該工廠預計于2026年起投產,年產筆記本電腦、臺式機及服務器數百萬臺。
徐赫指出,沙特作為中東地區的經濟和科技樞紐,其“2030愿景”旨在推動經濟多元化、吸引外資和發展本土產業,為全球科技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遇。
(一)雙向賦能,全球化與本地化
在制造業企業出海的過程中,供應鏈布局的“打法”十分重要。對此,聯想集團規劃了“植根中國、鏈接全球”的戰略布局和“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運營模式,打造了極具韌性的智能化供應鏈體系。
徐赫介紹,聯想集團采用“全球本地化”與“本地全球化”的雙向賦能模式,在海外設立本地化制造基地,與當地企業、政府機構合作,結合全球資源與本地市場特點,靈活調整供應鏈布局。
具體而言,基于“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運營原則,聯想集團在巴西、匈牙利、墨西哥等全球關鍵區域建立生產基地,貼近本地市場,實現高效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