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建筑材料行業顯現復蘇信號,二手房市場在核心城市率先企穩,疊加企業戰略合作深化,市場關注度持續升溫。數據顯示,盡管工地復工進度仍滯后于往年,但資金到位率等關鍵指標降幅收窄,為后續需求釋放提供支撐。
一、復工節奏趨緩與二手房市場復蘇信號
工地復工環比改善,資金到位率成核心變量
根據百年建筑數據,截至2月20日,全國工地開復工率為47.7%,農歷同比降幅收窄至15.16%,環比前一周有所改善。勞務上工率與資金到位率分別為49.7%與43.6%,雖仍低于歷史同期水平,但環比降幅明顯趨緩。其中,資金到位率同比僅下降1.06個百分點,顯示政策端對基建與地產項目的資金支持逐步落地,或成為后續復工提速的關鍵變量。
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現“小陽春”行情
與工地復工數據形成反差的是,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場已出現觸底信號。冰山樓市日歷顯示,春節后19天(1.29-2.16),北上廣深等20城二手房認購套數同比2024年增長54%。深圳、成都、杭州等城市認購量已超越2023年同期水平,北京昌平、通州等地新房項目亦出現降價促銷帶動成交回升的現象。政策端同步發力,如北京出臺文件推動住房品質提升,上海部分豪宅項目認購率超預期,進一步強化市場信心。
流動性寬松預期支撐行業估值
當前宏觀流動性環境趨于寬松,疊加樓市回暖信號,建材行業估值修復潛力受市場關注。以深圳為例,1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長97.3%,二手住宅成交套數同比增長31.5%。政策層面,多地通過優化公積金政策、發放購房補貼等方式刺激需求,一線城市購房限制性政策有望進一步調整,為建材需求提供中期支撐。
二、建材價格分化與行業整合提速
水泥、玻璃價格呈現結構性波動
周內建材價格走勢分化:全國42.5水泥均價環比下降5.7元/噸至395.7元/噸,但同比仍上漲36.3元/噸;浮法玻璃均價微升1.3元/噸至1504.9元/噸,光伏玻璃價格則保持穩定。玻纖紗與碳纖維價格同比顯著上漲,其中電子紗均價同比漲幅達1400元/噸,反映細分領域需求韌性。玻璃期貨價格近期雖承壓,但行業產能處于近五年低位,疊加存量房裝修需求支撐,市場對“小陽春”行情仍存期待。
企業戰略合作深化行業整合
頭部企業加速資源整合以應對行業調整。海螺水泥近期與中建西部建設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水泥供銷、砂石骨料等領域深化合作,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此類合作有助于優化產能布局,降低運營成本,亦為行業集中度提升提供范本。當前建材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分化明顯,具備技術壁壘或規模優勢的企業或率先受益于需求回暖。
政策驅動與結構轉型并行
政策端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如北京市要求新建商品房提升使用面積與舒適度,青島等地通過房交會發放購房消費券刺激需求。與此同時,建材企業正從傳統地產驅動模式向綠色建材、智能制造等領域轉型。糧食倉儲、機器人應用等新興賽道獲資本關注,未來或成為行業增長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