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7-2024 微學堂 版權所有 京ICP備18049689號-30
“昨天還叫人家小甜甜,今天就改口謝師傅!”在深圳科技園經營黃燜雞米飯的謝老板,近期的舉動格外引人注目。以往,他的外賣訂單提示音來自美團和餓了么,而如今,卻換成了京東小哥那熟悉的聲音。看似簡單的一個小改變,背后卻映射出外賣行業的巨大變革。在這個驕陽似火的夏天,京東強勢入局外賣市場,讓原本就競爭激烈的外賣江湖,瞬間化作了現實版的“三國殺”。
一、鯰魚入池:京東外賣的“三板斧”
在6月18日這個電商狂歡的日子里,京東卻在鄭州、北京等地,悄無聲息地開啟了外賣領域的征程,上線“京東美食”頻道。街道上,首單立減15元的紅色橫幅格外顯眼,剎那間,讓原本看似平靜的外賣市場波瀾驟起。
京東此番進入外賣賽道,并沒有選擇按部就班,而是另辟蹊徑,祭出“三把火”。首先,對商家實行零傭金入駐政策,這就意味著商家每完成一筆訂單,無需再像以往那樣,將部分利潤分給平臺,極大地減輕了商家的運營成本壓力。其次,針對用戶推出免配送費服務,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畢竟配送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最后,給予騎手每單補貼8元,這讓騎手的收入有了顯著提升,積極性也大大增強。
這樣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直接切中了行業的痛點。某連鎖快餐品牌的負責人算了一筆賬,同樣的訂單,在京東平臺上,商家能夠多賺12%的凈利潤。如此可觀的利潤差,怎能不讓商家心動呢?
二、巷戰升級:街邊小店集體“叛變”
鄭州二七萬達金街的熱鬧非凡,王璐經營的奶茶店就坐落于此。最近,她的收銀臺有了新變化,被改造成了“三屏作戰室”:左邊的屏幕用于接收美團的訂單,中間的屏幕進行餓了么訂單的核銷,右邊的屏幕則負責打印京東的訂單。
王璐感慨道:“以前被平臺抽成壓得喘不過氣,23%的抽成,每賣出一杯奶茶,很大一部分利潤都被平臺拿走了。現在京東來搶人,美團馬上有了反應,把抽成降到了18%。” 王璐的經歷并非個例,這種“倒逼式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上演。天眼查數據顯示,7月外賣類目新注冊商家環比激增47%。這組數據的背后,是無數像王璐這樣的商家,在平臺競爭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和選擇。
三、騎手爭奪戰:月入過萬不是夢
在北京跑單三年的騎手小李,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的手機里同時裝著5個接單APP。他笑著說:“送京東單就像開盲盒,保底6元/單,而且經常能搶到12元的溢價單。”京東推出的“階梯式補貼”,無疑成為了騎手收入增長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