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外賣市場迎來“重磅炸彈”。京東以“0傭金”政策高調進軍餐飲外賣,矛頭直指美團、餓了么雙寡頭格局。這場被業內稱為“品質外賣”的戰役,是攪動市場的“鯰魚”,還是巨頭博弈的“煙霧彈”?

“零傭金”顛覆規則,商家“用腳投票”
2月11日,京東外賣宣布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計劃,承諾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僅收取3%-5%的技術服務費。這一政策直擊行業痛點——美團、餓了么平臺傭金率普遍在18%-25%,疊加配送成本后,商家利潤率常不足5%。
“中小商家每單虧損只為維持曝光量的時代或將終結。”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京東的“0傭金”策略將顯著降低運營成本,倒逼行業向品質化升級。目前,瑞幸、漢堡王、古茗等連鎖品牌已率先入駐,但現炒現制類餐飲商家仍較少,項目尚處早期階段。

京東app截圖
京東的底氣:物流基建與即時零售生態
京東外賣并非獨立APP,而是嵌入京東App“秒送”頻道,與超市便利、買藥、3C數碼等即時零售業務形成矩陣,構建“30分鐘生活圈”。其配送由達達集團承接,后者擁有超100萬活躍騎手,雖與美團千萬級運力存在差距,但在一二線城市已具備高效履約能力。
更深層的戰略在于,京東試圖通過高頻外賣流量反哺電商主業。外賣用戶數據可優化京東主站商品推薦算法,同時帶動生鮮、3C等高毛利品類增長,打破營收增速放緩的瓶頸。
挑戰與爭議:習慣、運力與持久戰
盡管聲勢浩大,京東外賣仍面臨多重挑戰:

1. 用戶習慣固化:美團、餓了么占據超90%市場份額,消費者已形成強黏性。有用戶直言:“除非價格優勢明顯,否則不會輕易換平臺。”
2. 運力天花板:達達騎手需兼顧山姆極速達等業務,配送資源分散,下沉市場覆蓋不足。
3. 盈利模式待驗證:京東宣稱通過交叉銷售(如外賣用戶跳轉主站購物)實現盈利,但短期仍需巨額補貼支撐。
行業變局:從“價格戰”到“品質戰”

外賣“幽靈”餐廳月售3000多單,距廢品回收站僅數米
京東的入局,標志著外賣競爭從“拼補貼”轉向“拼品質”。其嚴格篩選“有實體堂食的門店”,直指行業頑疾——“幽靈餐廳”。這類無證照、衛生堪憂的商家曾占美團、餓了么訂單的相當比例,引發食品安全爭議。
美團亦迅速反應,在廣西試點“取消超時扣款”,優化騎手待遇;同時強調實際傭金率僅為6%-8%,否認“高抽成”指控。分析認為,雙巨頭的防守策略或將加速行業服務升級。
未來展望:即時零售的“入口爭奪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