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京東,打響2025年“品質外賣”第一槍
外賣市場的“鯰魚”來了。
2月11日,京東外賣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計劃,正式殺入外賣市場。京東外賣方面宣布,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將享受全年免傭金。本次招募只限“品質堂食餐廳”,京東外賣將為入駐商家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商家獲益,共同推動外賣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如平地驚雷,”,2月14日,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評價道。京東外賣正式入局外賣餐飲賽道,對行業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鯰魚入局,對原有的行業兩大巨頭也會是巨大沖擊。尤其是京東外賣現階段的零傭金政策,對商家有很大吸引力。
“中國的外賣市場已經接近1萬億了。可以說京東外賣的‘鯰魚效應’非常明顯,也會非常震撼。整體來看,這樣的動作對各外賣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對商家側食品安全、食品品質的提升,以及對消費者的體驗改進,都會形成一個非常好的賦能和加持。”
點單實測:“京東外賣”+“達達秒送”,體驗如何?
京東外賣的入口設置在京東App首頁的“秒送”頻道中。我們在測試中發現,雖然不同區域存在一定差異,但整體來看,目前大型連鎖品牌入駐得比較多,尤其是咖啡、茶飲、鹵味、快餐等品類,比如瑞幸、古茗、漢堡王、庫迪、紫燕百味雞、絕味鴨脖等;但現炒現燒的美食類商戶入駐較少,可見項目仍在早期啟動階段。
京東App截圖
我們注意到,在用戶點單后,外賣訂單信息會同步出現在京東App的全部訂單列表里。外賣送達時,身穿“達達秒送”服裝的配送員會和用戶電話聯系,并上傳外賣“送達照片”。此外,新用戶還可以享受一定的補貼。在我們的測試中,一筆外賣訂單獲得了滿6元減5元的優惠券。
京東App截圖
整體來看,京東外賣的使用體驗是比較流暢的,在配送時效性方面也有保障。尤其是“品質堂食餐廳”的商家門檻設置,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用戶顧慮和焦慮。但也應該注意到,由于招募尚處于早期啟動階段,現在入駐京東外賣的商家數量整體比較少,尤其是現制食物類商家。相信伴隨著招募的不斷推進,這一局面能進一步改觀。
鯰魚京東,給外賣行業帶來的變與不變
正式殺入外賣市場,毫無疑問地顯示了京東的野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外賣市場。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飯店協會外賣專業委員會的數據,中國目前擁有5.45億名網上外賣用戶,外賣市場規模達到約1.2萬億元,人們平均每天在外賣上的消費接近33億元。目前,全國騎手數量已突破1000萬,日均配送訂單量超過8000萬單。
對于布局外賣市場,京東內部也早有規劃。
2022年6月,時任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京東已經考慮做外賣業務,但具體何時啟動將取決于京東的能力和人才團隊的建立情況;2024年,京東零售把即時零售設為三大“必贏之戰”之一,當年5月,京東整合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推出京東“秒送”,并展開了一些業務試水。
蛇年開年,京東終于正式邁出了這一步,和美團、阿里站在一個舞臺上。對行業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中國外賣行業頭部集中率高。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20年Q2中國外賣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團外賣市場份額達到68.2%,餓了么占比25.4%。此后,中國外賣行業長期形成雙寡頭格局,美團、餓了么合計約占據市場超90%份額。
京東入局,無疑給外賣行業帶來了一輪新變量。一方面,新巨頭入場,勢必會帶動行業競爭,有利于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京東外賣在傭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會給商家和行業生態帶來改變;京東外賣主打品質堂食餐廳的“認知戰”,有利于整個行業向好、向上發展,客觀上會促進各平臺、各商家,積極保障消費者權益。
不過,京東外賣帶來的變化,仍然值得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來觀察。
短期內,京東外賣對整個行業格局(市場占有率)帶來的變化有限。天風證券認為,美團外賣具有先發優勢和價格優勢。這一優勢是通過多年虧損(2015-2018年外賣業務累計虧損190億)、自建騎手網絡形成的。對于商家而言,除了傭金,平臺流量、配送速度也是商家考慮是否入駐的因素,目前京東難以在這些方面形成顯著優勢。
一位從業人士對觀察者網表示,從配送的角度來看,達達的活躍騎手大概在100萬左右,和美團等行業老牌巨頭存在明顯差異;此外,除了京東外賣,達達原本業務,客觀上也占據了不少運力資源,比如山姆的極速達。目前來看,京東外賣的業務主要覆蓋一二線城市——基本也是達達的主要覆蓋范圍——下沉市場仍有待時日。
品質外賣,開“卷”有益
京東外賣入局,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新的競爭者入場,可以改變此前相對固化的市場競爭環境。與其說是大廠之間競爭,不如說是行業的新一輪博弈。對商家、消費者、騎手來說,多了一個選擇的平臺,就多了一份議價權。反過來,這也會倒逼平臺不斷優化自己的運營和管理,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強化自己的競爭力。美團、餓了么也會受益。
此外,京東殺入外賣市場的角度,并非過去機械式的“價格戰”,而是招募“品質堂食餐廳”,這一點也值得肯定。在外賣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少行業亂象,尤其讓消費者揪心的就是“幽靈餐廳”:一些“餐廳”衛生狀況堪憂,連堂食門店都沒有,卻通過偽裝和包裝,在外賣平臺上渾水摸魚。
這樣的行為,其中的食品安全問題自然讓消費者揪心,它客觀上還傷害了中國外賣行業的形象和信譽,破壞了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希望在京東外賣“開槍”之后,“品質外賣”能夠成為行業今年的競爭焦點,生產環節的食品安全,包括配送環節的食品安全,能夠被更多人放在心上,也激勵外賣平臺能更積極、主動地對消費者負責。
外賣“幽靈”餐廳月售3000多單,距廢品回收站僅數米視頻截圖
中國外賣,不是一個只有冰冷數字的市場,它應該有溫度、有煙火氣。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來,行業出現了一些積極的動態。例如今日(2月14日)上午,美團發布公告,將在廣西部分城市進行新一輪“取消超時扣款”試點。中國的互聯網平臺和大公司,有理由也有責任為中國外賣,乃至中國餐飲不斷帶來更多更新、更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