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京東外賣悄然上線,以“只抽5%傭金”的低費率策略高調殺入餐飲外賣市場,直接叫板美團、餓了么兩大巨頭。這一動作不僅引發行業震動,也讓消費者對即時零售市場的競爭格局充滿期待。
傭金戰:京東的“低價牌”與美團的回應
京東外賣以“5%傭金”為賣點吸引商家入駐,宣稱費率遠低于美團和餓了么的6%-8%。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京東實際傭金率與美團接近,可能僅在大型連鎖品牌中體現更低費率。對此,美團迅速回應稱其傭金率“6%-8%”包含技術服務與履約服務費,并暗示京東的低價策略存在宣傳噱頭之嫌。
不過,京東仍以“前三個月零傭金”和“新用戶立減15元”等短期優惠快速積累資源。部分商家表示,低費率疊加流量扶持,確實降低了試水成本。
入口與商家:低調布局,瞄準連鎖品牌
京東外賣并未推出獨立APP,而是嵌入京東主站“秒送”頻道,與咖啡奶茶、生鮮、醫藥等即時零售服務并列。目前入駐商家以絕味鴨脖、大米先生、瑞幸咖啡等連鎖品牌為主,中小餐飲商家較少。此舉既避免了與美團直接爭奪中小商戶,又通過高頻餐飲帶動用戶活躍度,反哺京東主站的3C、日百等核心品類。
配送能力:達達撐腰,但運力挑戰仍在
京東外賣的履約配送由達達集團承擔。2023年達達全面接入京東小時購系統后,已實現全國550萬零售終端的數據貫通,配送時效最快可達9分鐘。然而,達達的騎手資源在一二線城市已趨飽和,若京東外賣加速擴張,運力不足可能成為瓶頸。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近期擬以42%溢價私有化達達集團,進一步強化對即時配送的掌控力。這一動作被視為京東深耕即時零售的關鍵布局。
消費者體驗:價格未顯優勢,配送效率成亮點
盡管傭金戰引發關注,但消費者反饋顯示,京東外賣當前價格與美團、餓了么相比并無明顯優勢,部分餐品甚至更貴。例如,北京某餐廳套餐在京東需42元(含運費),而美團疊加優惠后僅33元。不過,京東憑借達達的密集網點,在部分區域實現了更快配送速度,成為差異化競爭點。
行業變局:三足鼎立難現,但“鯰魚效應”已至
京東入局后,美團股價一度下跌4%,餓了么則緊急推出“夏季清涼補貼”應對。業內普遍認為,短期內京東難以撼動美團的主導地位,但其戰略意義在于拓展即時零售版圖——高頻外賣可提升京東APP日活,帶動生鮮、3C等品類的即時消費需求,形成生態協同。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達6500億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2萬億元。面對這片藍海,抖音、順豐甚至娃哈哈均已試水外賣業務,但均因履約能力不足而難成氣候。京東能否借物流優勢突圍,仍需時間驗證。
未來展望:從流量戰到價值戰
京東外賣的誕生,標志著即時零售競爭從“搶流量”轉向“拼生態”。若京東能持續優化配送效率、豐富商家生態,并通過低傭金留住商戶,或將成為行業“價值驅動”的新標桿。正如專家所言:“外賣只是開始,京東真正的野心是同城配送的全場景覆蓋。”
京東外賣的入場,既是電商巨頭多元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即時零售市場白熱化的縮影。消費者能否從中獲得長期實惠,行業能否催生更高效的服務模式,這場新舊勢力的交鋒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