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212不再是一款車型,而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品牌——“212越野車品牌”。

6月6日,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發布全新品牌“212”,同時旗下首款車型“212”也同步亮相。“從212到212”,是懂得造勢的,憑借中國越野開創者的身份與情懷,將流量與聲量瞬間拉滿。
但入局當下大熱的硬派越野市場,造勢只是第一步。面對如今早已站滿了如坦克300、BJ40、豹5等一眾新晉硬派選手的全新賽道,消失許久的212,又是否保留著當初的實力背景與戰斗力呢?
212,時代的圖騰
“沒有212,就沒有中國越野”。
這是一款承載著幾代中國人情懷與汽車。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那一抹“軍裝綠”不僅是中國汽車制造業的驕傲,更造就了市場中40年暢銷不衰的神話。
而關于TA的故事,在北京,更在于北汽。

建國初期,一場“急需一款以滿足戰備需求”的使命,交到了北汽手中。彼時,國防建設需要大量軍車,但軍事指揮用車的供應發生了斷檔。在此情景之下,1961年冬,北汽人鼓足了干勁,在位于東郊的北京汽車制造廠內,搞了一番“大事業”——不久之后,BJ210C誕生,它就是后來火遍市場的BJ212“前身”。
1965年,第一輛BJ212在北京誕生,此后暢銷長達40年,總銷量超過100萬輛,占了全國輕型越野車總量的80%以上,被稱為縣團級標配用車。在1988年奧迪進入中國市場之前,BJ212才是那個年代最炙手可熱的“官車”。
212,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與變遷,憑借中國越野開創者的身份,承載了一代甚至幾代人對于車的全部記憶和情懷。

然而,90年代后,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車型的不斷豐富,各種合資小轎車、城市SUV蜂擁進入市場。BJ212,終究英雄遲暮——“油耗子”、“太沉重”、“冬冷夏熱”逐漸成為人們對它的評價。生而硬派的212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2005年,BJ212系列車型在北京汽車全面停產,開始淪為情懷和憶舊的代名詞。
無數人用了一張張圖片和一行行文字,訴說著對這個經典車型的懷念。不過好在,一直以來,北汽始終兼顧著歷史和當下。

自2013年以來,越野世家北京汽車就連番演繹“老炮兒歸來”,承襲BJ212的經典血統與軍工品質,推出了BJ40、BJ80等一系列硬派越野車,以一己之力續寫著先輩的傳奇,突破著另一塊嶄新的細分市場。今年,北汽還發布了電動越野解決方案——魔核電驅超級驅動方案,將越野車帶入新能源時代。旗下BJ30不僅打破了傳統越野車的市場定位限制,更是將混動車賣油車價、四驅車賣兩驅價,讓“越野英雄”的夢想徹底照進了更多人的現實。
“北汽”之名,內核變矣
扯旗造勢,高調進場。
212即將重出江湖的消息,點燃了無數越野老炮們的熱情。

來自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官方信息顯示,重出江湖的212,已然升級成為了一個獨立品牌,品牌化的212有望更好的傳承、弘揚中國硬派越野的獨特魅力,滿足用戶對硬派越野的極致追求。
一時間,“北汽終于開竅了”,“212由一個產品升級為一個品牌,將與北京越野攜手,鞏固北汽在越野市場的地位。”等話術在網絡上不斷蔓延與發酵。
殊不知,雖然頭頂北汽歷史光環,但無論從股權還是技術方面,如今的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都與北汽集團毫無關系,而復活的212也早已變了內核。
根據扉旅汽車梳理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成立,民營企業北京汽車裝配廠控股66.7%。2007年,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北汽集團前身)增資北汽有限,實現了國有所占股比51%的絕對控股。2015年,應北京國資委的要求,北汽集團將自己所持的北汽有限股權全部掛牌轉讓,自2016年完成工商變更后,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成為民營企業,和北汽集團分開。如今,北汽有限位于山東青島,在去年2月份的時候,已經被山東民企魏橋創業集團收購。
據悉,魏橋是世界500強企業,主營業務集中在紡織業與鋁業。近年來,魏橋基于自身在鋁業領域的優勢,布局新型輕量化新能源汽車產業。至于北汽有限未來的前景,在此不做判斷,但需要注意的是,魏橋創業集團去年的利潤也才150億元,這樣的營收能力能否玩轉汽車領域,相信各位自有判斷。

6月7日,北汽集團也對外發布了一則澄清聲明。根據官方表述: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與公眾熟知的北汽集團并無關系。請消費者謹慎鑒別,北汽集團不對相關產品售后及服務承擔任何責任。
情懷之外,實力幾何?
身份變了,212也不再是曾經的“越野傳奇”。
以2015年為分水嶺,北汽有限被剝離出北汽集團,一同被帶走的還有BJ 212的生產資質,后來該車先后由北京汽車裝配廠、富路集團生產。而缺少了“老東家北汽”的先進技術與制造體系支撐,212一代經典,逐漸沒落。

近年來,212的身影依舊出現在越野車江湖,但地位與口碑卻大相徑庭,市場上充斥著諸多的抱怨與嘆息:粗獷的車身鈑金、簡陋的內飾和配置,仿佛一切還停留在半個世紀之前;做工極度粗糙,甚至副廠件都比原廠件質量好。
“車的噪音很大,顛簸感很重,座椅也不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沒有舒適度;篷布不隔熱,空調發動機的熱打進車里,喪失了空調存在的意義;車身質量上,漏雨、漏油、掉螺絲,也很是常見。”有用戶總結,賣到今天,它除了是一款很便宜且能越野的車之外,和舒適、性能完全不沾邊,粗糙的內飾、落后的性能也被市場打上了“工業垃圾”、“移動的廢鐵”的標簽。
數據上,或許更為直觀:2015年,212銷量達近年最高約8千輛,此后詬病于品質問題等銷量逐年下降。自2015年至2021年,其累計銷量不足2.9萬輛。
早年間,受限于當時技術水平和生產工藝,212憑借著獨一份的越野基因,登上舞臺中央。但近年來,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國內越野車陣營已經加入了越來越多像坦克300、北京BJ40、捷途旅行者、方程豹、仰望等性能優越、各有所長的強勁選手,登上舞臺嶄露頭角。而始終“原地踏步”的212,則消失于舞臺之上。

“于經典之上再造經典。”
這是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對于212再次站上舞臺的一句Slogan。
整場發布會上,212以致敬歷史與情懷為主基調,外觀上依舊延續著經典的設計理念,但對于產品的核心技術,卻著墨不多。誠然,傳承與情懷可以為產品造勢,但品牌的存續和發展,最終還是需要靠產品自身實力所決定的。而在越來越卷的越野車市場,“蹭名”北汽,依仗情懷的212,注定走得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