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12月28日技術發布會以來,小米SU7就成了國內市場上最受關注的車型,頗有那么點網紅車的感覺,賺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但網紅也有網紅的煩惱,所有發生在小米SU7上的事情,不管是不是問題,都有可能會被無限放大,引發網友的熱議。
近期小米SU7遇到了一個不算什么負面的問題,有媒體在把小米SU7跑趴窩之后,實測了充入的電量。結果發現小米SU7標準版雖然官方標稱的電池組容量為73.6度,但實際上充入了87.86度的電量。

一時間,關于小米SU7“反向虛標”,實際電池容量更大等等消息就在網上流傳,這對于小米SU7來講倒也不是什么壞事,但官方還是選擇了辟謠。
小米官方表示,這并不是“反向虛標”,也不會額外花費更多的電費,而是真實充電量、放電量的如實體現。

技術原理方面,小米官方進一步的解釋稱,真實的電量和產品公告中標注的電池電量是存在差別的,標注的電量并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測試出來的。
一般來講,行業內遍用1C或者1/3C來給電池標注電量。這個“1C”或“1/3C”是“放電倍率”,指的是“以多快的速度(幾倍的速率)來放電”。

所謂的1C,就是滿電的電池,以固定電流放電,1小時放至虧電;而所謂的1/3C,即滿電的電池,以固定電流放電,3小時放至虧電。
小米SU7的電池組容量是按照1C標準申報的,所以容量為73.6度,但如果以1/3C的標準放電的話,小米SU7標準版能放出的電量是76.8度。所以標準不同,電池放電量也有所不同。如果放電倍率更低的話,電池組是能夠釋放出更多的電量的。

而且為保證新車交付到用戶手中時電量達標,實際充入的電量會高于標注電量,加上因為放電深度、充電電流大小、電池管理策略的不同,充入的實際電量也會有差異,有可能會充入更多電量。
簡單來講,在緩和充電和放電工況下,能夠充入和放出的電量,相較標注電量,都可以更多。小米官方也坦言,技術原理方面大家并不需要深入的了解,只需要明白這是正常情況,不必有額外花費更多電費的擔憂即可。

在解釋充放電問題的同時,小米官方還回應了產能問題,官方稱目前產能擴充和交付提速進展非常順利,從6月份開始,小米汽車工廠將開雙班,確保6月實現單月交付1萬輛以上。今年會確保交付10萬輛以上,同時會進一步沖刺12萬輛交付。
筆者此前也認為10萬臺的交付量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如今小米官方也承認了這個說法,理論上12萬臺的交付對于小米來講問題也不大,這可能也意味著小米SU7的鎖單量已經接近12萬臺。

值得一提的是,5月23日下午小米官方還公布了一季度的財報,財報中也公布了小米SU7的一些進展,不過基本上都是此前已經公布過的數據,并沒有什么猛料。
官方稱,截止2024年4月30日,小米SU7的累計鎖單量達到88063輛,截止5月15日,小米SU7的交付量也達到了1萬輛。但遺憾的是,小米官方并沒有公布最新的鎖單數據,坊間傳聞五一假期過后小米SU7的鎖單就超過了10萬臺,但這一數據還沒有得到官方確認。

目標方面,小米官方表示計劃到2024年底,在全國建立219家銷售門店,覆蓋46個城市;建立143家服務中心,覆蓋86個城市,將完成對中國大陸地區所有省份(包括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基本覆蓋。
對于小米來講,小米SU7毫無疑問是取得了開門紅,甚至是取得了比預期更出色的成績,到目前為止,小米SU7經歷的基本上都是順風局,一切都在按照預定的節奏有條不紊的推進當中,也算是給新勢力品牌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一家車企,只有優秀的產品是不夠的,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同樣,只有流量也是不行的,產品不給力,或者定價不合理,就會出現不被市場認可的情況,如今的理想汽車就是很好的例子。像小米一樣認真的做產品,同時掌握巨大的流量,或許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