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日前發布了最新銷量數據。
1-4月,東風汽車整車銷量84.9萬輛,同比增長24.7%。其中,自主品牌整車銷量44.6萬輛,同比增長46.6%;新能源整車銷量23.5萬輛,同比增長132%;出口整車銷量7.1萬輛,同比增長8.2%。
市場繼續內卷,東風汽車銷量卻穩健上揚,這與旗下各品牌新品投放、前瞻技術成果發布的速度不無關系。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上,東風汽車攜20余款新能源產品登場,展現了東風汽車在產品煥新和技術創新上的不俗實力。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尤崢
發布會后,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接受了媒體采訪。他表示,經過多年技術積淀,東風上半場的電動化優勢已經形成,東風汽車正在為下半場智能化做好準備。市場喧囂過后。最終大家會回歸買口碑好的產品。市場競爭的底層邏輯就是技術思維。
技術加速落地
東風高層的認知,是東風矢志不移發展技術品牌的動力源之一。作為集團領導之一,尤崢主抓的戰略規劃與技術研發板塊深刻影響著東風未來。
三年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東風公司積極應戰發布了“東方風起 科技躍遷”戰略,向科技型企業轉型。此后,東風公司一直在圍繞動力和智能化兩個主軸做技術布局,完成了平臺、商品、關鍵總成及核心技術布局。
東風公司對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律的認知,反映在規劃和執行上。其間,尤崢不僅關注戰略布局,更是親手抓技術落地,他甚至親自參與了“馬赫”動力等系列技術品牌的命名。
當前,無論是三大乘用車新能源平臺的構建,還是馬赫電混PHREV、十合一高效電驅、高比能固態電池、“東風氫舟”動力平臺、東風悅享BUS(智能座艙)等,都為東風汽車的轉型發展構筑起堅實的技術底座。
這些技術分別對應東風多個新能源品牌旗下的產品。東風公司已完整構建起覆蓋豪華、高端、主流、小型全領域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格局,而大部分核心技術已經落位上車,或者即將實現部署。
外界看到,中國首款新能源全地形極限越野概念車——猛士M-HUNTE的發布,東風嵐圖的出海戰略。在主流市場,全球首款搭載馬赫電混PHREV的車型風神L7、專為家庭用戶打造的高價值精品車eπ008、納米01共創版等車型集中亮相,成為自主乘用車持續沖高的助力。
由技術資產落位新能源產品,由產品勾勒新能源品牌,由品牌矩陣合并為一體化管理運營,這個過程,東風耐心運作了很久。
智能化:合作和自研并行
在智能化領域,嵐圖、猛士將與華為展開深度合作。東風汽車還宣布與大疆車載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攜手打造先進的智能駕駛方案,為用戶提供技術領先且普惠的智能出行體驗,合作成果將搭載于東風納米的下一款量產車型上。
尤崢在談及東風與華為、大疆的合作時表示,東風奕派、嵐圖、猛士,都要保持品牌的獨立性,走“開放合作和自主全棧式自研并行路線”。前者意味著共同研發和定義汽車,他表示不會簡單交給合作伙伴去做,而是要推加強版(做技術區隔度),要做強強聯合。
“不是簡單地把車交給人家去做,把東西放到我的車里做一些測試,什么都對方說了算。我們是共同定義汽車,同時東風汽車也有自研,對于央企來說,還是要保持品牌的獨立性。”
尤崢舉例道,在座艙操作系統上,東風嵐圖ESSA也就是嵐圖的OS系統,在第四款車型上,搭載了客戶比較喜歡的OLED屏,所有界面設計全手機化,減少用戶對操作系統的學習成本。
在嵐圖的智駕上,已經在高速NOA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現在客戶對城市NOA的需求比較大,這也是嵐圖和華為車BU的合作點。如此,雙方共同來定義汽車的時候,是強強聯合,推出“HI”模式的加強版,或者是max版。
尤崢一直強調的觀點是,造車是一場馬拉松。他在接受《汽車人》采訪時表示,上半場電動化,東風汽車已經完成全面布局,技術布局與品牌布局完善形成先發優勢,這個戰果必須鞏固下去,所以大家都同意,在換道超車上不要猶豫。
他還分析道,上半場格局已經形成,即新能源已經在全市場范圍內建立消費共識。如今客戶的需求發生變化,大家更關心電池安全、續航、智能、造型、品質。而品質要求則是不變的底層訴求。
當下市場似乎已經卷到沒有盡頭,東風也在不斷調整,使之充分適應當前市場的競爭烈度和節奏。但顯然,如果企業不盈利的話,后續沒有持續研發,也就沒有持續為客戶提供價值的機會。尤崢強調,建議不要卷價格,而要比技術創新,比誰能給客戶帶來更多價值。
淘汰賽如火如荼,東風汽車傳遞的信息是,對此統籌安排、統一部署、統一資源,在市場競爭中不怕卷。卷的底層邏輯還是要有技術的思維。技術勝出,是卷的成功之道。
“無論‘上半場’還是‘下半場’,東風永遠在場。”這不僅是自信的呈現,更是技術底蘊支撐下勝籌在握的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