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廣網的消息,在近日工信部官網披露的第38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上,出現四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企業名稱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示意圖中的汽車尾標則為“小米”字樣,這意味著,小米汽車終于取得了夢寐以求的獨立造車資質,在汽車圈引發了熱議。
在此前小米汽車交付的SU7車輛中,車輛尾標均顯示為“北京小米”。根據業內消息,這是因為小米汽車沒有造車資質,借用的是“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的生產資質,因此產品尾標只能是“北京小米”,而不是“小米”,。
有沒有獨立造車資質,是衡量一個汽車企業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體現了汽車企業的實力。但是,由于工信部此前已經收緊了造車資質審批,因此,當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崛起以后,為了能夠生產汽車,也是各自走了不同的道路。
比如說,蔚來就和江淮達成了代工合作協議,在長達7年的代工當中,蔚來成為了造車新勢力龍頭,并在去年斥資44.98億元收購江淮汽車工廠,成功取得了造車資質。這個路線的好處是前期投入少,但是由于生產不受控制,質量和產量很難得到保證,前期蔚來受到的詬病多來自于此。而威馬、理想、小鵬等企業都是通過收購有資質的車企來獲得生產資質,這個路線的問題是前期投入過大,威馬現在陷入破產境地,與前期在造車資質和工廠建設上投入過重不無關系。
小米汽車成立之后,一開始就是走的自我建廠路線,但是也同樣受困于造車資質問題。曾經業內一直猜測小米汽車會接手寶沃汽車的造車資質,但直至寶沃汽車破產注銷,造車資質的事情也沒有下文,為了小米SU7的量產,小米汽車只能和北汽合作,曲線造車上市。
今年小米SU7上市以后,銷售一片火爆,但是沒有造車資質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小米汽車的發展,使得其不敢在工廠建設上過多投入。也許是工信部看到了小米汽車的發展對于北京市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作用,這才給小米汽車頒發了造車資質。
小米取得造車資質以后,除了華為不論,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量級玩家均已經擁有獨立造車資質,從當前極度內卷的市場形勢來看,后續也很難再有新玩家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從這個意義上說,小米汽車這個獨立造車資質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后一張船票,后續很難有企業能夠獨立申請這一造車資質了。
對于小米汽車來說,取得了獨立造車資質,意味著它在產品開發、生產計劃和市場策略上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不過,獲得獨立造車資質對于一個汽車企業來說,僅僅只是剛剛開始走向成熟而已,后續能不能整合好供應鏈資源,有效進行工廠管理,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質量,才是對于小米汽車更為重大的考驗。
而對于友商們來說,不管小米汽車有沒有造車資質,由于雷軍的存在,小米汽車都是他們必須重視的競爭對手。小米汽車即便獲得了造車資質,短時間內雖然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小米汽車還是會通過自己的創新商業模式和小米生態,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這也算是一條與眾不同的鯰魚了吧,或許這正是工信部直接給小米汽車發放造車資質的本意所在。